盛夏骄阳似火,千年文脉流芳。8月16日,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余氏委员会于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杉洋余氏焕公总祠”,隆重召开“福建余氏首届族谱与寻根交流暨祠谱部第一次会议”。来自八闽大地的49位余氏宗亲代表齐聚“理学名乡”,共溯血脉源流,共商祠谱传承大计,以一场文化寻根之旅,点亮家族记忆的薪火。
千年根系,杉洋余氏源流与文化瑰宝
杉洋,古称蓝田,是福建余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焕公肇基杉洋,开枝散叶,自此余氏在此扎根千年,孕育出深厚宗族文化:
宗祠星布,焕公总祠、芝山祠、香林祠、蝉林祠等巍然屹立,宋徽宗御笔“檀越主尚书堂”、雍正帝题“天下师表”等匾额,铭刻家族荣光。
书院流芳,余氏六世祖仁椿公创建“蓝田书院”,朱子两度讲学于此,培育出理学名家余隅公、宋代状元余复公等俊杰,成就“理学之乡”美誉。
展开剩余81%文武并重,发源于此的“龙桩拳”列入福建非遗;元宵“游台阁”民俗活动,演绎着鲜活的地方传统。
晒谱阅谱,激活沉睡的家族密码
福建余氏各地宗亲齐聚杉洋焕公总祠的“晒谱阅谱”活动,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血脉对话与文化寻根。
珍本荟萃:现场展示了杉洋焕公派下18本族谱(其中清代12本),包括清道光年同治间(1843-1867)余忠国《余氏总谱》(2套)、1993年《杉洋余氏总谱志》、1987年《芝山余氏宗谱》、乾隆四十一年(1776)和2008年《洪湾余氏族谱》、同治十年辛未岁(1871)《横路坂余氏族谱》、民国十一年(1915)《程际余氏族谱》和《程际新舍房余氏谱》、道光二十五年(1845)《登云总谱志》、清代《余廷章手记》、清代《闽坑余氏族谱》、清同治元年(1862)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古楼余氏族谱》、光绪十二年(1886)西洋《又尔公支谱》、光绪二十三年(1897)《余姓后彰支谱》、光绪癸卯年(1903)《路上天佑公派世系真稿》、状元房藤村余氏族谱、梅亭新修余氏族谱。与会宗长余朝登、余大坤、余明传、余文一等也带来闽侯梧溪余氏族谱、武夷山余氏族谱、政和余氏族谱、《霞浦西岐余氏族谱》等谱参与交流。
宗祠为镜:在焕公总祠祖厅晒谱阅谱,历史空间唤醒集体记忆。
五感共鸣:宗亲手抚虫蛀的宣纸谱页,鼻嗅陈年墨香,耳听方言诵念谱序,多维度激活文化认同。
在祠谱会议上,福建余氏秘书长余成梁以“跨越山海的血脉之约”定调会议,在主持中开宗明义:“这场相聚,是对家族深情的奔赴,更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福建余氏荣誉会长、杉洋余氏焕公总祠理事长兼蝉林祠理事长余清华致欢迎词:今日我们以祠堂为圆心、谱牒为纽带,让沉睡的族谱活起来,让静默的祠堂动起来!
群贤共议,推动修谱与寻根工作
会上,福建省侨联十届副主席、福建余氏会长余桂州强调,要以谱牒为基,筑牢文化之根;以寻根为桥,凝聚宗族之力;以祠、谱为脉,传承家风之魂;以团结为纲,共绘发展新篇,要联动海内外余氏尤其要关注台胞与海外的宗亲的寻根要求,让每一支余氏血脉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实现“天下余氏一家亲”的愿景,为祠谱部工作指明方向。余养森部长介绍了祠谱部工作规划和2025年度重点工作。
平潭余财生深情介绍了两年寻根经历,其成功破解“余改俞”悬案、对接上福清芦华余氏支系的喜悦溢于言表;建瓯余礼香既感慨建瓯各支余氏溯源之难,又为阅谱的新发现激动不已;尤溪余有铭畅谈自己对研谱和溯源工作看法及参与余氏研究会的体会,提出文化认同与姓氏认同,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霞浦余文一介绍霞浦余氏概况及溯源工作之难,也分享了其多年研究的部分成果;漳州余加文提出在修谱与溯源工作上要省会牵头、全省联动、各地参与、逐年推进,富有启发意义;长汀余兆进分享了溯源与修谱的体会,提出要创新祠谱传承方式方法;莆田余瑞强介绍了莆田余氏溯源及族谱编纂情况,并对进一步推进莆田余氏文化建设提出建议;福建余氏泉州驿站站长、安溪余明辉以茶为媒串联血脉,梳理唐代余章公入闽,余昉公肇基安溪青阳的迁徒路线,慨言“先祖拓荒铸就今日相聚之缘”。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原党委书记、福建余氏常务副会长余深冬在即兴发言中高度评价此次会议成果,认为与会者均是有心之人、有才之人,为福建余氏做事而来,会场设置不设主席台、不摆鲜花,回归本真,回归文化,初有成果,并指出要坚持文化认同、姓氏认同,秉持团结包容理念,推动祠谱研究走深走实。
荣誉会长余一石期望把余氏族谱修成典范;荣誉会长余根升强调做比说更重要,会议交流后还要继续付诸行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联常委、福建省青联副主席 福建余氏名誉会长余海燕表态要凝聚青年力量,传承余氏文化,接好兴家接力棒。
薪火相传,从历史走向未来
本次会议以“走访+论坛”的形式召开。15日下午,代表们踏上杉洋文化之旅:走过芝山余氏宗祠,在“天下师表”匾额下体悟余氏先辈风骨;驻足香林祠,在“三谏高风”的匾额前感受北宋名臣余靖的风范;流连蝉林祠,“檀樾主尚书堂”“状元及第”御笔题匾映照余氏家族荣耀;探访余正健故居,仿佛看见帝师清廉奉公的身影;漫步蓝田书院,耳畔似有朱熹讲学、余氏学子书声朗朗的回响。这些宗祠、书院、故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
15日晚,福建余氏祠谱部部长余养森在杉洋文化宫所作的专题讲座《下邳余氏起源、入闽与杉洋余氏源流》,为与会人员更好理解杉洋余氏宗祠与族谱文化提供了宏阔的背景知识。
正如余祥洪赋诗所言:“后龙巨卧滚滚来,前山笔架耸立起。”此次会议不仅为厘清世系脉络,更为在时代浪潮中守护文化根魂,让“天下余氏一家亲”的薪火,照亮子孙前行的征途。
(余庆∣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发布于:北京市盛达优配官网-配资炒股入门-配资公司官网-炒股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