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起伏,一队装甲火力翻过山梁,速度根本不像想象中的“慢吞吞”,反而有点“飞起来”的感觉,突击连的气势压根挡不住。这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直接推着车队往前顶,训练场就是他们平时的阵地。那种现场气氛,看一眼,整个人就被带进去了,发动机的噪音、战士的神情,全跟那句“首冲敌阵”呼应上了。现场的指挥员一边盯着态势图,一边跟身边的核查组交流,嘴角一直在上扬。
跟“平型关”这三个字绑定的,不只是故事,还有信念。很多人在讨论突击精神时就会提到,这个连就是那种典型的“说冲就冲、绝不含糊”。就像老兵私下和记者唠嗑时说的:铁也是人磨出来的,血也得是一次次流出来的,才配‘突击’二字。
大家看新闻,都是在说谁谁谁训练更辛苦,其实有时候比得就是“谁更不怕输”。钢铁连队,背后那些转型的故事堆起来,才有现在的“铁拳”味。比如服役几十年的班长,刚换装那阵,车还没摸熟,主炮打靶一炮脱靶、驾驶席上踩了半天离合结果起步熄火。老班长拉着战士连夜修装备,连队熄灯,地下库房亮着灯。所有人都在忍着腰酸背痛,扛着包出去吹晚风,嘴里还打趣:“今天又不是老步兵,明天就是装甲兵,后天可能直接无人机操作。”
兵棋对抗搞起来的时候,别看每人都拿着平板,模拟战场一点都不含糊。死角、地形、弹药分配、指挥流程都一遍遍推。对抗到最后,红方顶住了压力,指挥组分析数据,心里清楚,一场历史上的“必败之战”,靠的到底是什么。模拟到“连长牺牲”这步,自动判定失败,年轻士兵还在不服:“要是现实还得打到底。”阎连长朝着大伙挥一下手:“不服气?那就再演一遍。”这种“打不垮”的劲头,90多年前和现在画了个等号。
革命年代二营五连叫“猛子连长”,真的是血书请战,首冲敌阵拉响手榴弹。现在年轻一点的陈希姜,夜训途中,为了关舱门手指夹出血,愣是忍住一声没吭,回来一看,手套和战服全是血。刚上一线的新兵三公里冲刺,差最后五百米咬牙坚持,冲到头直接晕倒。问醒来第一句话不是疼不疼,而是,“连队成绩第一没?”这一茬跟一茬的故事连起来,真没听说过哪个部队会抱怨太苦,大家打起精神,第一反应不是累,而是怕掉队。
抽考那阵,全连像打了鸡血,最终把第一名的奖杯带回了营房。这种劲头,就是“谁敢冲谁先上”,不是喊口号,是硬生生拼出来的。“平型关”三个字刻在旗子上,用哪个人举都有分量。
说回训练,兵棋推演、虚拟复盘都上了,不光是走形式。各连对抗,硬碰硬,战法怎么优化,一遍遍磨合。四公里的山道,大屏幕上陡崖、沟壑,现实里装甲车一过,打滑、熄火、刮车门全有。干部骨干聚在一起琢磨,啥细节没抠到点子,也就是一杯茶的功夫。
装甲连队三年换两次装,一套装备没摸熟,又进新体系,刚上手那年专精三大号手的及格率刚刚60%。红蓝对抗场上,一上来被老油条装甲连摁着打。被教育了,回来议评会场面就开始炸,“装甲不是铁皮防御,火力不是堆数字,谁的车组动作快、配合顺,这是打出来的,不是图纸设计出来的。” 全连刮骨疗伤,把步兵那套心法和装甲战术整合,“区分专业重点训”“模块组合连贯训”,只要不是闭眼上阵,干就完事。很快,装备熟手一茬一茬出炉,要比武直接冲,二十来个参考课目,七个第一,六个第二,成绩摊开,兄弟单位直接来取经,旅里下放连队心得全员推广。
“摩步到装步再到合成”,三级跳的路没有人觉得这只是口号,只有装甲舱门啪啪作响、机关炮训练夜里轰鸣、兵棋室里讨论稿堆成山,才知道啥叫“格局”。每一次“硬骨头”,说啃下去就啃下去,装备厂家来上课程,技术骨干全员挂号,说明书钻透,模型参数全背,用新兵的话说,“眼睛还没睁开,脑子里都是新装备指令”。
兵棋专修室隔三差五点兵点将,虚拟推演、实装练习一体化。对外交流,“战队”派出去和兄弟单位比,回来全带奖。操纵室里夜里不关灯,瘦高个的王振民调试武器、校准射击,基地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上演习,环境刁钻、目标藏匿、任务压制,短时间内一口气走完侦查、突击、打击、转移。现场炮长一声“目标锁定”,一套流程噼里啪啦全部符合标准,打到“首发命中”,连队脸上写的都不是自信,两字明晃晃,“精准”。
无人机、VR仿真、海军声呐训练经验都拉进来,硬是搞出一套“组训—教学—实操”新模式。实车秒变数控,每次比武实兵都要掐时间计动作,就怕战斗力生成慢一秒。老班长带着新兵上手教学,士兵主动报名,“技师带带我,明天我去考无人机执照。”装备新、课目多,习惯了,把克服难点归为“正常发挥”。
相关荣誉看一眼,立功受奖五十几人,被陆军点名表扬“军事训练先进单位”,没有花哨说辞,每一项都平平实实,官兵说:“我们是突击连,任务在先,荣誉在后。”有人调侃,功勋章太多,胸口揣不上,干脆都存在连部展览室。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每次出征,歌声一响、踏步整齐,各种任务随叫随到。高音喇叭里放的歌,不需要歌词本,没有人跟不上。一天结束,头发、汗水、油污混在一起,大家的口气很统一,说的最多,“下次演练,咱还得再快点,装备还能再磨一遍。”
这支新时代的“突击铁拳”,用过硬本领把传统点燃,把信念传下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每天车轮滚滚的尘土、兵棋室里的光点、夜里工兵的汗水里锤炼出来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平型关”其实早已不是单纯一个战场地名,更是一种劲头和答卷,谁敢打头阵,谁就是当下的英雄。真正的大国部队,走到哪里都有一颗冲锋的心。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盛达优配官网-配资炒股入门-配资公司官网-炒股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